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阿凡达2018-08-21 13:39

我们不去探究娱乐圈的恩恩怨怨。只是借用一下周星星的一句台词来述说职业修养问题。
我是一个演员。
认真说出“我是一个什么什么”的人,大概都是要有非凡的自信和底气的;正如周星星在多年的自我修养后才在《喜剧之王》中讲这句话一样。如何能达到这样的自信和底气呢,我觉得需要修心,修4心:同理心,责任心,好奇心,耐心。设计师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同样需要修这4心。

同理心 

同理心不仅仅是对用户,而且是对策划,对开发,对设计提出问题的任何一个人。

理想的设计流程是设计师一开始就参与进了整个过程,但是往往现实和理想是有一定差距的。一般都是策划会给一份策划功能稿给设计师,策划稿里面可能有初步的线框图,有业务流程,有交互形式。接到这样的策划稿之后,年轻的设计师可能就开始设计了:优化了页面信息布局,让布局更加合理,设计了更好的更炫的交互形式,补足了一些页面或情况。但是这样我们只是把策划的功能交互美化了。

这样并不够,策划在做策划稿想法是怎么样的很关键。

设计师对策划要有同理心:要去想策划在策划这个功能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给出这样的功能设计,他理解的用户是怎样的,想满足用户什么需求呢,他理解的用户目标是什么。当我们在做了这些之后,我们和策划同学探讨的就不止是交互形式ok不ok,信息呈现是不是ok,而是探讨这个功能策划合不合理,是不是可以策划别的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样看起来不错了哦,但是我们到底还是做产品给用户用的。

我们还需要对用户有同理心:为什么用户会有这个需求,用户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自我状态下产生这样的需求,用户产生这个需求是要完成什么目标,这个目标是独立的吗,是不是与别的目标关联,完成了这个目标后是否紧接着就有其他目标。我们要去虚拟构建这样的场景,时间,自我状态,想着用户的目标,感受着用户的感受,实践用户的心智模型,看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什么障碍,再运用你的专业知识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解除障碍,帮助用户达成目标。

对开发, 我们也需要有同理心,做设计时,要考虑同样能达到用户体验目标的不同设计开发的成本,实现的可能性;做完设计稿时,更应该审视一下我们的设计稿,开发同学看到设计稿时会如何理解并实现,他会在实现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问题,我们是不是确实少考虑了一些情况,少描述了一些细节。 这样就能避免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怎么开发的和我设计的怎么也不一样啊;怎么开发老问些有的没的问题。

对提出问题的人我们也需要有同理心,而不是急于去说明我们为什么这么设计,多听听他是怎么想的,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从他的角度考虑一下,反正多一个角度看设计不会是坏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论如何不能伤了善良的心,要感谢之,不然真有问题的时候就没人提问题了。
所以对年轻的设计师来说,拿到策划稿时,不要急着去做设计,往回退一步,想想策划同学在想什么,想完了再往回退一步,用户在想什么,设计时,考虑实现成本。当然对用户的同理心是最重要的。

好奇心 
对行业,对设计,对竞品,对生活细节,一直要怀有好奇之心。

好奇行业的发展及技术的变化,好奇这样的发展和变化会对我们的产品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这样才能时刻应对变化。就像现在智能化的趋势,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对我们的产品会产生什么影响,用户需要我们的产品如何智能化,好奇用户在使用了可穿戴设计后,会对我们的产品产生什么样的需求。

好奇设计趋势的变化,又是基于怎样的理念变化,人类社会时代的变化。扁平化的设计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多年后发展的必然,多年的发展已经不需要现实生活的映射来表达视觉和交互层次,软体可以克服实体障碍,比如:短信的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等的消失,按钮在视觉上实体按钮感的消失。

看到别人的设计,会好奇设计师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不是那么设计,他的考虑是什么,他是基于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如果你来设计,你会如何考虑,还可以怎样设计。设计可以借鉴到我们的产品中吗?

时时刻刻好奇竞品的变化,为什么他去掉了这个功能,为什么他又这样设计这个功能,他们的设计师又如何分析用户的行为,需求和目标,他们的信息架构是这样的,是基于对用户怎样的理解;为什么导航用抽屉形式,不用tab形式,基于怎样的理念。

好奇数据为什么是这样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

好奇生活中的细节:好奇人们的生活细节行为,好奇用户在使用各种产品的行为;好奇其他产品的设计:为什么汽车是这么设计的,为什么跑步机要有重复的按钮,信息是怎么展示的,为什么饮水机的放水开关是可以固定的也可以不固定的等等。 

责任心 
是我的孩子,也是大家的孩子。

责任心不是占有,产品不是属于任何一个人,也是属于任何一个人的,也不等于划分区域,只注意交互或视觉,互不干涉。更应该形成整体,不同的岗位应该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产品的成功这个共同目标努力,其他的得与失都是无谓的。

在专业领域上,多接收大家的建议,做出专业的判断,在产品的其他部分积极关注,从设计的角度提出更多的建议。

不同岗位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去不断修正产品,让产品更好,像极了爸爸,妈妈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舍不得错过任何一次让他变更好的机会,可能会有争吵,但是目标一致,争吵又何妨。

一定要记得产品是我的孩子,也是大家的孩子。

耐心 
耐得住寂寞,才能海阔天空。

虽然很多年轻的设计师都是在小功能的设计做起,或者甚至会觉得有打酱油的感觉,但是在这些工作中同样蕴藏着着丰富的点和细节等你去设计,同样许多的内容值得你去探究,值得研究,同样可以有非常棒的设计。

任何一个小功能都是产品理念的延生,需要对用户,产品一样要正确深刻的认知,不然你设计的东西就会像脸上的青春痘一样影响整个感观。

掌握了细节的设计能力才有能力去掌握更大的设计。

同理心,好奇心,责任心,耐心,相信多年之后一定有这样的自信和底气说:
我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PS:不是一个写文章的好手,更不是总结的能手,只是平时看到的一些现象和一些感悟, 望海涵 。其实我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修为,希望和年轻的设计师共同努力。写这篇文章,也算是对周星星职业精神的致敬。

网易云新用户大礼包:https://www.163yun.com/gift

本文来自网易实践者社区,经作者胡洪杰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