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不确定的宿命 - 读《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有感

我认为这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本企业管理经典!”  Sean Park, Anthemis联合创始人、投资人如是说。

初次看到封面的这句话,让我有点惶恐。惶恐的不是Sean Park把此书抬高到如此高的高度,而是深怕自己的程度无法理解此书的精妙。而从打开书的第一篇开始, 我就被里面深入浅出的文字吸引住了,里面的好多观点和知识,不仅帮我打通了项目管理的众多思路,更是帮我打开了未来企业管理的大门,而最为深刻的是帮我解开了我内心长久以来的一个结,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团队乃至我自己,如何前行,抵达我们的目的地?

 

人对未知的恐惧,源于天性。人们想要控制,想要稳定,想要预知,所以无论项目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众多方法,出发点都是为了控制,让团队和企业更加稳定,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明天会像昨天和今天一样好。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世界变化的速度也悄悄的发生了变化。根据摩尔定律,IT技术的发展会呈现指数级的发展,而同时随之来的信息传递的量和人们之间的互动也会呈现指数级的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和环境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变化着。我们越来越无法控制和预测未来,事实上我们从来就没有能预测未来的能力,只是世界相对稳定。而如今,世界不再那么稳定,我们才终于认清,历史只能代表过去,而未来是无法预测的,不确定才是真实的,不确定才是我们的宿命。

我们要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走向成功!这是我们项目管理部总监给我们各位项目经理提出的要求,也成了我一个解不开的结,直到我看了《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改变观念

 

书中提到当企业内部的变化比外部的变化还要慢的时候,那企业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句话同样适合我们的思想观念。

一直以来,我们的管理方法都是基于控制和稳定,且屡试不爽,而这种观念更是深入人们的骨髓。就比如:管理者善于做计划,而且没有详细的计划就让人感觉心里不踏实,好像什么都没有在我的掌控之下;管理者也喜欢看各种历史数据,从而感受到对未来的明确预期。但在如今不确定的大环境下,所有的详细计划会很快变的不靠谱;而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历史数据也无法代表明天业绩。

不是我们曾经的方法错了,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变了,更是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变的天翻地覆。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变革那一条路,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既然不确定的环境才是真实的,才是我们的宿命,那么我们就要勇敢的面对,拥抱我们不确定的宿命。

 

学习

 

学习是生物与生俱来的感知世界的伟大能力, 我认为人类能进化到今天的发达程度,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是分不开的。就好像小孩子不知道火炉有多热,当小孩子第一次用手碰到火炉被火炉烫到了,下一次小孩子就知道不应该用手去触碰火炉。

实践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如果小孩子没有用手去触碰火炉,他永远不知道火炉到底会有多烫,会对我早成多大的伤害。我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的时候, 最好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也许我们不知道实践会带来什么,但是这是我们学习和感知环境的最好方式,特别是我们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当中。就好像我们要走出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假设迷雾不会散去),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随便选择一个方向,一小步一小步的探知我们周围的环境和风险。我们通过不断小的尝试和实践,不断积累和学习。

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不能只有实践,还必须有反馈。如果没有反馈,小孩子第一次碰到火炉之后烫到,那么下一次他还是会重蹈覆辙,再一次被火炉给伤到。人体在受到一定程度内的伤害之后,都会有自愈的能力,当康复后,原本受伤的地方会比原来更加结实。我们通过各种实践,认知和感受环境, 遭受失败和挫折,而目的是得到反馈变的更加强大,更能适应当下的环境。

 

创造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亲手创造它” - 阿兰·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动的环境,环境的改变会促使我们个人的改变来适应环境,同时,个人的改变又在悄悄的改变世界,特别是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火的使用,把人类从动物的群体中分离了出来。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促成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的改进了世界的生产效率。乔布斯的苹果电脑和苹果手机,把我们带入了高速增长的信息时代。这些都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但发明者却从不预测未来,而是创造了未来。

阻碍创造最大的障碍不是创意本身,而是是否有抛弃所拥有的勇气。创新也好,创业也好;不愿质疑固有的知识和思维体系,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物质财富,才是阻碍我们创造的最大敌人。

创造从来都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现在手上有多少资源,能够做点什么?通过大量的试验,总结经验,失败了,站起来再继续。

 

开放和封闭

 

我们生存在一整个系统当中,这一整个系统又由各种不一样的系统组成。在这众多的系统中,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是一个高度独立和内聚的系统,可以独立存在和运行,非常的稳定,和外部没有或者很少的信息交换。典型的封闭系统例如:传统的手表,传统的机器人。开放系统,则不一样,它也可以独立存在和运行,但是它会和外部系统进行着大量的信息交换,随着这些信息的交换和促进了内部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同时来适应外部甚至是改变外部的环境。典型的开放系统例如:生物,城市。

这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系统,并不能一概而论。封闭系统,工作效率高且相对稳定。开放系统,适应能力强且能不断进化。之所以存在这两种系统,就是为了应对我们现实状况中的不同环境的需求。就好像人们对于时间的需求永远都不会变,就是精准且稳定,所以传统手表还是长久的存在。但是作为一座城市,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发生,他需要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演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所以当我们面对不断变化,无法确定的环境的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成为一种更加开放的系统,不断的和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换从而快速的反馈到自身的改变。但当我们面对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确定的环境的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更为专注,而不被外界的纷扰所打扰,成为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让自己的效率达到最高。

 

整个世界的影响和变化, 会映射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各行各业,甚至于项目管理。现实世界中的项目所面临的状况,也越来越越不稳定。人们可能已经过了生产效率最大化的阶段,从而进入了需求多样化和快速变化的阶段。在这样的现实下,我们项目管理的方法势必也会有颠覆性的变革,以应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不能再像以前,管理团队像打造一个高效的机器一样。我们要把团队还原生物的本性,甚至是一个生态环境,能够自己学习,自己进化,不断创造。别再跟我们的宿命抗争了,试着拥抱它吧,前路可能就豁然开朗了!

 

   

其实《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这本书,主体上并不是为了说明如何应对不确定的环境的一本书。但当我读完, 就感觉它好像是一个宝藏,总有挖掘不完的内涵,让我不断受到启发,打开我一个又一个结。“拥抱不确定的宿命”,只是我感悟中的很小一部分,事实上在我决定写下这个主题的那一刻,我还没有完全读完这本书。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读完了,我可能又会转变想法,想要表达的越全,往往却什么都没有表达清楚。只好自叹自己文笔的浅薄,希望有一天读者能亲自感受一下这本书,或许还会有更多不一样的观点会迸发出来。

本文来自网易实践者社区,经作者钟欣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