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KubeCon'17 上发布的 Kata Containers?

强哥提问于 2018-01-20 16:29
1 个回答
  • 一涵2018-01-21 04:39

    这是一个很棒的项目。对于 VM + Container 的性能损失,业界的容忍度正在下降,而 Kata Containers 带来了解决方案。



    容器的安全隔离性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问题,共享内核之下,有 Namespace 和 Cgroup 还不够,尤其是采用 Docker 的公有云平台。主流的解决办法是在虚拟机之中建立容器,网易云也采用这种折中方案,但为了保证容器的性能,团队在后端存储、网络和虚拟化层都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过程非常痛苦。



    从网易云在7月份的网易云创大会上发布基于裸金属的超级容器,到某 h 友商近期也推出了裸金属容器,再到 Kata Containers 的推出,说明云计算圈子对强隔离性的性能损失还是非常在意。



    事实上,Hyper 和 Intel Clear Linux 两个社区也很早就在探索将如何 VM 和 Container 技术相结合,增强容器间的隔离性,同时尽量避免性能损失。Kata Containers 的推出,是社区的一个成果。



    其次,Kata Containers 由 OpenStack 基金会管理,但它是一个独立的项目,接口对接标准的 OCI 和 CRI,支持复用 Container 生态的工具,这表明容器越来越普及,而社区对 Kata Containers 的期待也很高,不局限于 OpenStack 生态。



    第三,技术上,Kata Containers的本质,还是跑在 hypervisor 上的容器,但是做了内核定制,搞了 SR-IOV、多队列等。这意味着,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性能损失,还是要经过更多的验证,尤其是在业务负载很重的场景下,问题会更加明显。如果性能没有说服力,Container 用户迁移的意愿不会很太大,毕竟 Docker 的生态和成熟度有优势。





    顺便说一下,网易云发布的超级容器,没有 hypervisor 层,没有严格接口 OCI,使用 Xeon 2680 v4、自研 NBS 块存储,采用 DPDK、SR-IOV、IO 优化等技术,性能提升非常明显,但是牺牲了隔离性,目前用户还只能在网易云专属云(在公有云上物理隔离出一个专属区域)上体验。所以,VM 和 Containers 还是会长期并存。





    如果要研究开源技术,请访问 Kata Containers 官网;如果想要体验超级容器,请关注网易云专属云